沈书记在全县教育工作会暨第 30 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4-9-11 16:14| 发布者: 办公室| 查看: 1903| 评论: 0|来自: 县委办

摘要: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暨第 30 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沈 军 (2014 年 9 月 9 日) 尊敬的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暨第 30 个教师节庆祝大会,隆重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单位,并对全县教育工 ...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暨第 30 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沈  军

2014 9 9 日)

尊敬的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暨第 30 个教师节庆祝大会,隆重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单位,并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全体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兴文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发展任务繁重、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教育水平有了整体提升。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县上下合力奋斗的结果,更凝聚着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甘当红烛、甘为人梯,为兴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职尽责、辛勤耕耘,为苗乡学子的成长尽心尽力、无私奉献,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尊重。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加快兴文教育事业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前提

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兴文追赶跨越、同步小康的过程中,必须把教育摆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第一,教育是发展之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当前,兴文的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开放合作、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上,但我们的教育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布局、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大提升。第二,教育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12 年以来,我们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突出问题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重点解决了学生住校难、上学行路难、学校吃饭难、教师住房难、城区入学难等问题,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必须继续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第三,教育是人才之源。教育决定着国民素质的高低,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储备为前提。我们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亟需通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经济建设、社会管理、专业技术方面的可用之才,助推兴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始终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核心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核心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以教育改革创新为途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第一,抓联动促提升。要持续深化中心校一体化、中心幼儿园一体化和学区业务负责制改革,实行教育组团发展,充分发挥城区、坝区优势学校和中心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捆绑联动发展,带动乡镇薄弱学校、村小提升,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第二,抓技术促提升。我们县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校校覆盖、班班接通,要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深入研究、有效运用、发挥作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三,抓督导促提升。要充分发挥政府督学的作用,完善《兴文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办法》 建立,“政府专职督导+专家专兼督导+家长特邀督导”的联合督导督学机制,以鲜明的导向、严格的督促、有效的指导,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始终把建好教师队伍作为关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基、强教之源。大力发展兴文教育事业,关键是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第一,抓实教师培训。要按照“县管校用”的原则和“数量保障、结构合理、提升素质”的要求,切实抓好教师“七大工程”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建立教师梯次培养工作机制。要深入推进“136 名师工程”,抓好首批“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研训中心的教师、各学校校长及其管理人员必须上课,要增加特级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整体数量和比例,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第二,抓实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坚持开展教师师德评议活动,定期开展学生、家长评教活动,把评价纳入对教师业绩的考核范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面清理在编不在岗的教师、课外私办补习班的教师;严格教学作息时间,各学校要开展好课外兴趣活动,县城学校原则上下午530 后才放学,乡镇农村学校原则上下午 4:30 后才放学。要继续开展好“苗乡好教师”等活动评选工作,广泛宣传、展示我县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第三,抓实待遇保障。用好县级教育奖励经费,发挥乡镇奖教支教积极作用,尤其要对边远山区农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给予待遇、政策倾斜;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切实关心、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特别是要修建好保障房、周转房,真正从感情上、待遇上、事业上支持和鼓励教师职业从教、终身从教。

四、始终把规范学校管理作为重点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益。学校作为一个集体、一级组织,更需要加强管理。第一,明确办学要求。要认真审视各学校的办学过程、管理过程,办学目标是否明确?党的教育方针是否全面贯彻?学生德智体美是否得到全面发展?特别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珍爱生命,健全心智;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内涵,积淀校园文化,办出特色和品牌,扩大兴文教育影响力。严禁县内学校间相互“挖”优质生源,以非正常方式招收优等生;积极鼓励乡镇向县城区学校输送优质生源,形成良性发展机制。第二,培育优秀校长。校长作为学校一名“特殊”的教师,既要有较好的专业技能,也要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当好示范;要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特别是校务公开等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教育部门要积极探索学校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推进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考核向重过程、实效、重业绩、民主化的转变,严格落实好校长选聘制、任期目标考核制等,培养优秀领导人才。第三,管严校园安全。要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定期开展防地震、防地质灾害、防意外踩踏、消防等应急疏散演练;经常性对食品、卫生、消防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依法治县、禁毒、网络安全等的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学校建筑质量安全,实行终身责任制;要教育引导中小学学生不配备手机,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要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定期接访家长制度,进一步保障学生安全。要充分利用校园监控系统,强化值班制度,坚决防止发生校园重大伤害事故。

五、始终把就读机会公平作为责任

习总书记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必须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不让一个学生被拦在校门之外。第一,让学生能读书。要实施好“政府减免补助+部门、社会爱心人士结对帮扶+金融机构助学贷款+学校建立扶助平台”的整合帮困助学体系,切实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贫而失学。第二,让学生有书读。要配套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流动人口子女随迁就读机制,确保随迁子女享受均等的义务教育。第三,让学生舒心学。要充分发挥 67 个“亲情吧”和 33 个“心理辅导室”的作用,制定专门的辅导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特殊群体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六、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基础

兴文县在 2017 年要接受国家对县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验收,我们必须跨越改善办学条件这根硬杠子,确保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第一,加快推进中心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按照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内完成 15 个乡镇中心园的标准化建设,推进完善“3+X”幼教和义教整合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第二,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项目建设。要按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2014 年——2018 年),全面清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项目建设完成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建设好。第三,加快推进高中教育项目建设。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年——2020 年),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职协调发展;加快兴文二中光明校区的建设进度和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启动工作, 2018 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高、职高在校生比达 1:1第四,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要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年——2020 ),用 3 年时间完成 5000 万元的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投入和师资培训,进一步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七、始终把尊师重教助学作为自觉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以更高的认识、更大的决心、更实的行动来支持教育。第一,更加支持教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更是全社会、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职责。我们都要把支持教育事业作为份内的职责,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争当“关心教育的好书记”“支持教育的好乡长”“帮助教育的好局长”。第二,更加关注教育。我们要切实做到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帮教育之所需,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带着感情办教育、着眼长远抓教育。第三,更加崇尚教育。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传递正能量,大力宣传捐资助学、支持发展教育事业的先进事迹、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兴教助学,激发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教育、时时关注教育,事事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老师们、同志们,推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担当作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兴文追赶跨越、同步小康作出新的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兴文县教育信息|兴文县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中心   ( 蜀ICP备17000918号-1 )

川公网安备 51152802000050号


地址:兴文县香山西路   联系电话:0831-8826585
技术支持:宜宾巴适互联工作室(巴适生活网)
返回顶部